培养方案

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时间:2017-10-27 浏览:1943 设置

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  0503

一、学科简介

   苏州大学新闻传播学专业的前身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的苏南社会教育安博·体育系新闻专业,到目前为止已发展为一级学科硕士点:新闻传播学。并拥有一个博士点:媒介与文化产业。涵盖了传媒与文化产业研究、传媒与大众文化研究、新媒介青年文化研究三个研究方向。

近年来,逐步形成了以“媒介文化研究”为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特色的学科研究体系。并在此基础上继续加强传媒与当代文化、媒介与文化产业、城市传播、影像传播、新媒介青年文化研究的研究。

本专业共有专职教师30人左右,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2人,其中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23人。高级职称教师占到所有专任教师的55%,博士硕士学历人员占所有专任师资的95%以上,教师队伍主要来自北大、人大、复旦等著名高校。教师队伍职称结构、学缘结构搭配合理,具有良好的科研基础。

二、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

1、培养目标

培养德才兼备,具有现代传播理念与国际化视野,熟悉中国基本国情,系统掌握新闻传播基本理论、技能与方法,熟悉新兴媒体运作的高层次的现代媒体专门人才。

2、基本要求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政策水平,能够理解现代新闻传播学科的基本理论,把握新闻传播学科的职业理念,恪守新闻传播职业道德。

2)熟练掌握新闻传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具备从事新闻传播实践所需要的理论知识、专业素养和技能方法;能够胜任新技术变革和新媒体发展对新闻传播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3)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够阅读专业外语资料。

三、培养年限与培养方式

1、培养年限。硕士生学制为3年,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5年。

2、培养方式。

    1)以课程教学为主,通过新闻专业基础理论学习、专题讲座、读书讨论、科学研究等方式开展教学。教学过程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内容重视基本理论及实际应用,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系统传授,实践能力的教育培养,根据培养单位的学科特色,在全面培养学生系统掌握新闻传播理论的同时,对学生开展有计划有针对性的特色培养,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和职业竞争能力。

    2)要求学生掌握新闻传播的一些基础理论知识,熟悉新闻传播学科的国际学科前沿,关注我国新闻传播业和国际同行业的实际问题。指导老师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理论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在地情怀,鼓励学生通过到国际知名新闻传播院校访学、交流和深造,从而提升自己的学术视野和学术研究水平。

3)指导教师以师生互选方式确定,负责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帮助学生选择并确定研究课题,制定系统的学习研究计划。

4)课程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形式,重在考察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学分要求和课程设置

1.课程结构及总学分:课程实行学分制。课程分为公共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培养环节和非学位课程四个模块,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总学分不少于37个学分。

公共课程(9学分):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设时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第一学期

马克思主义与科学方法论

 

18

1

第一学期

硕士基础英语

54

3

第一学期

硕士专业英语

54

3

第二学期

专业核心课程(不低于18学分):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设时间

当代传播理论与思潮

54

3

第二学期

新闻学理论专题

54

3

第一学期

新媒介青年文化研究理论与实践

36

2

第二学期

媒体与政治传播

36

2

第一学期

网络评论研究

36

2

第二学期

广告研究

36

2

第一学期

媒介文化研究专题

36

2

第一学期

媒介经济与政策

36

2

第二学期

培养环节4学分):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设时间

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

1

三学期

中期考核

/

1

第四学期

学术活动

/

2

一~五学期

学位课程(不低于6学分):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设时间

摄影基础

36

2

第一学期

电视摄像

36

2

第二学期

非线性编辑基础

36

2

第一学期

新闻与传播研究方法

36

2

第一学期

网络舆情研究

36

2

第一学期

中外新闻传播史

36

2

第二学期

媒介叙事研究

36

2

第二学期

新媒体新闻专题

36

2

第一学期

政治传播经典选读

36

2

第二学期

广播电视制作

36

2

第二学期

广播电视新闻研究

36

2

第二学期

品牌传播研究

36

2

第一学期

数字营销传播理论与实务

36

2

第一学期

网络传播研究

36

2

第二学期

媒介伦理研究

36

2

第一学期

文化产品创新设计

36

2

第一学期

 

2、有关说明

    1)补修课程。专业基础欠缺的硕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补修有关的核心课程(一般不少于3门)。本科阶段非新闻学专业同学补修课程中,摄影基础、电视摄像、非线性编辑基础为必修课程。所得的学分记非学位课程学分。

    2)任选课程。硕士生根据个人兴趣,可选修所在学科要求以外的课程,但须在导师指导下进行。所得的学分记非学位课程学分。

 五、培养环节

1、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必须完成导师提供的文献阅读主要书目和期刊目录,并定期向导师汇报读书进展,提交读书笔记,由导师负责对其进行考核和评价。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书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结合导师所承担的研究课题或本人的研究特长,与导师协商确定论文选题,在广泛查阅文献资料、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撰写开题报告书,开题报告书不得低于5000字,内容包括论文标题、选题内容、论述主题及创新点、相关文献综述、主要研究方法和论文写作提纲(至少有章、节标题)。

学位论文开题成立考核小组,小组成员应具有硕士研究生导师任职资格(含)以上的相关学科专家组成,设组长1名,成员不少于2人,设秘书1名,负责记录和整理研究生开题报告会的考核过程和相关材料。开题报告会由组长主持,采取答辩的方式进行。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分为通过和不通过。开题报告通过者,应根据考核小组的意见对开题报告进行修改、补充,经导师确认后,可正式进入论文工作阶段。开题报告未通过者,应根据考核小组的意见对开题报告进行全面修改。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后,允许按照开题报告程序重新开题。

学位论文选题确定后,原则上不再变动。如有特殊原因需要更改选题者,需在中期考核前重新进行论文开题。研究生更改论文选题须本人写出书面申请,经导师同意签字后,严格按照开题报告程序进行重新开题,并报研究生院备案。                                                                                            

2、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考核之一,中期考核全面考核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课程学习、论文进展及科研创新能力等。

成立考核小组,小组成员应具有硕士研究生导师任职资格(含)以上的相关学科专家组成,设组长1名,成员不少于2人,设秘书1名,负责记录和整理研究生中期考核过程和相关材料。考核报告会由组长主持,采取答辩的方式进行。

研究生在学位论文开题通过6个月后可提出中期考核申请,如实填写《苏州大学硕士培养手册》中期考核部分的“研究生自评总结”内容,向导师提交成绩单、获奖证书、发表论文、录用函、学位论文进展报告等相关证明材料。

中期考核结果评定分为A(优秀)、B(合格)、C(限期改正)、D(不合格)四个等级。中期考核等级为A(优秀)、B(合格)的研究生可以正常进入研究生培养的下一阶段;等级为C(限期改正)的研究生需在6个月后重新提出中期考核申请,由考核小组负责按照考核程序对其重新考核;等级为D(不合格)的研究生,按《苏州大学学生管理规定》、《苏州大学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条例(试行)》作相应的处理。

3、学术活动

硕士生在学期间应至少选听15次学科进展类讲座,将书面记录和撰写的心得体会交导师签字认可,在答辩前一个学期末将经导师签字后的书面材料交学院研究生秘书存档备查。

六、学位论文

学术型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应面向新闻传播业的理论前沿话题和专业实际问题,体现学生在新闻传播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方面的科学思考水平和学术研究能力,以及运用新闻传播相关理论和专业知识,研究实际社会问题的能力,鼓励调查报告、案例研究的论文形式。学位论文要符合新闻传播专业的学位论文规范,对不符合要求的学位论文不予答辩。

七、毕业与学位申请

实行毕业与学位申请制。具体按研究生院有关规定执行。

八、其他

培养方案经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讨论通过,并由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和学院主管负责人共同签署意见,报研究生院审核、备案。

返回 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