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概况

聚主业铸就改革 重实践筑梦青春——2017年度传媒学院团委工作总结

时间:2018-05-15 浏览:818 设置

2017年我院团委在院党委和校团委的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依照共青团“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从严治团”的四维工作格局,着力提升服务育人高度拓展服务育人深度传递服务育人温度,通过深化思想引领体系优化团学组织改革、铸造分类分层实践品牌,建设有高度、有深度、有度的服务型团委现将团委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深化思想引领体系,提升服务育人高度 

我院团委紧紧围绕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这一基本要求,融入学校“大思政”工作格局,深入推进“四进四信”活动。我院团委通过搭建线上多维联动思想引领阵地擎起校园文化活动思想引领旗帜打造青媒人才培养思想引领工程等措施,不断深化思想引领体系,提升学院服务育人高度。

(一)搭建线上多维联动思想引领阵地

我院以团委微博为核心,协同各年级班级微博,组建形成微博思想引领阵地;以团委微信公众号“传声筒”为核心,协同“苏小媒”、“蟹壳帮”等各组织社团微信公众号,组建形成微信思想引领阵地;同时依托pu平台青年之声等网络平台共同形成线上多维联动思想引领阵地,充分发挥网上共青团思想引领效能。学院团委通过“传声筒”微信平台陆续推送了“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新闻舆论观”“说说你眼中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院陈一老师获全国微党课二等奖的《新媒体时代与共产党人的文化追求》”等视频,结合专业特色优势,引领我院学生积极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舆论观

(二)擎起校园文化活动思想引领旗帜

1、践行新思想,拥抱新时代

学院团委每学期专项工作会议,科学规划团日活动主题和思想教育形式,“自选菜单”文件下发各团支部,通过“纵向指导,横向交流”机制,让更多团员参与其中社团和团支部围绕“践行新思想、拥抱新时代”主题,开展“热点对碰”“解读十九大”、寻访红色博物馆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践行新时代新思想。我院2016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团支部荣获2017年江苏省 “活力团支部”称号,该班团支书马国元同学荣获2017年江苏省“优秀共青团员”、2017年江苏省“十佳团支书”、2017年江苏省“魅力团支书”等荣誉称号。

2、以党建带团建,促进上下联动

坚持党支部与学生社团结对联建,增强党支部对学生社团活动的引导,将党支部和学生社团工作中的有效载体进行紧密衔接,帮助提升社团工作的辐射力、影响力与服务力。新闻系党支部与大学新闻社联建,广告系党支部与维度工作室联建,行政实验党支部与景深工作室联建同时,我院将党日活动与团日活动相结合,党员与团员共协作,努力建设充满活力、坚强有力的共青团组织。研究生党支部每月开展的“读书沙龙”与团委学生会每月开展的“读书会”共同联动

我院团委联合本科生党支部、广告系教工党支部等共同举办“寓教于赛增党员意识,结对共建展党员风采”新媒体技术大赛活动。本次活动立足于专业优势,用比赛的形式将新媒体技术与党建结合起来,落实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的相关讲话精神,使得学生能够严谨真诚地去了解党,并用自身专业知识传播党的知识。其中2014级何思同学以《梦历中华复兴路》作品参加由江苏省委宣传部等举办的马克思主义·青年说创作暨演讲大赛,并荣获创作大赛优秀作品。

(三)造青媒人才培养思想引领工程

为了培养马克思主义传媒人才,我院积极响应团中央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启动了青年马克思主义传媒人才培养工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通过定期开展专题课程培训、实行过程化考核、课程顺利结业后颁发结业证书予以表彰等方式,着力推动我院德才兼备学生骨干队伍的建设。学院定期邀请学院领导、专业老师、各组织负责人分别围绕思想层面、工作层面等作专题报告交流。同时,“青年马克思主义传媒人培养工程”与团课内容相结合,团委副书记、团委委员担任监督考核,并形成积分考核制度,保证团课开设效果。

二、优化团学组织改革,拓展服务育人深度

(一)完善团委组织架构,有效推进制度治团

为了落实《苏州大学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激发学院团委内部活力,增强师生联动性,发挥学生骨干能动性,我院团委增设三名学生团委副书记,成立团委直属三大中心——传媒中心、创就业中心志愿服务中心针对各项工作成立专项工作组,整合学院各方面资源,更好地服务学生强化保障支持

传媒中心直击学院一线活动现场,跟踪报道学院实时动态创就业中心成立创新创业训练营广告团队和创新创业训练营影视团队在学院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在实战训练中不断提升自身专业实力志愿服务中心组建青媒志愿服务团队行之有声志愿服务团队,为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提供平台。并组建暑期社会实践专项组、新媒体节专项组、大学生电影节专项完善责任机制,提高工作效率

在完善组织架构的基础上,我院团委进一步推进“制度治团、纪律管团”工作,推进学生骨干良性培养机制的构建,完善相关考核评议制度。其中包括《苏州大学传媒学院学生干部管理实施细则(暂行)》《苏州大学传媒学院全日制本科生德育测评实施细则(暂行)》《苏州大学传媒学院新媒体建设与管理实施细则(暂行)》《苏州大学传媒学院学生社团管理实施细则(暂行)》,将日常考勤与党员培养发展相结合、与奖学金评定相结合、与纪律处分相结合推动了学院良好风气的建设,彰显了学院发展的不竭动力。

(二)优化组织工作机制,发挥“一心双环”作用

我院以团委、各团组织为各级枢纽和中心,以学生会、社联、科协为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主体,以各学生社团为外围延伸手臂,坚持学生主体地位,推进一系列改革举措。

学生会精简组织机构,合并文娱部与体育部为文体部,并增设学生权益维护中心,并在班级增设权益委员,秉承“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为学生维护权益提供平台,为学生表达意见拓宽渠道。针对学院教师课堂教学情况和成绩评定情况,权益委员将学生的诉求汇集整理后传达给学院,学院成立专项调查小组积极了解、调查相关情况,及时处理并向学生反馈。科协锐意改革,将编辑部和项目部合并为科研中心,活动部和外联部合并为活动中心,宣传部和新媒体部合并为宣传中心,保留秘书处。同时完善的工作制度和规范——《传媒学院学生科技协会学生工作大事记&工作手册》,科研中心主导创建“科研孵化训练营”,宣传、活动中心配合宣传工作,培养学生中的科研骨干,凝聚青年力量,调动全院的科研积极性和提高整体水平。社联主席兼任学生会副主席,整合多方面资源,发挥各自优势,确保各项校园文化活动协同联动。

(三)推进班团一体改革落实从严治团举措

我院作为班团一体化改革的试点单位,严格按照相关文件要求,积极推进班团一体化进程,形成“一月一活动,一团一品牌”的氛围,注重团日活动的品牌建设。实行班长兼任团支部副书记和团支委兼任班委制度,突出团支部主体作用,提升团支部活力,发挥团支委在思想建设引领、班级学风建设带动及个人成长学习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为了落实从严治团的相关要求,我院团委要求各团支部在涉及评奖评优、人员推荐等重要班级事务推进时,需经班团委员会共同协商一致,征得班主任、辅导员同意后,由班团大会决定以宿舍为单位组建团小组,通过自我反思、总结的形式,进行阶段生活工作总结汇报。2017年我院开展的各类活动先后10次被苏州大学团委微信公众号“一周共青团”宣传报道。

三、铸造分类分层实践品牌,传递服务育人温度

(一)树立科研竞赛实践品牌,激发主体创新能力

为有效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学院团委以科研项目和学科竞赛为抓手,着力构建了“科技大赛引领、品牌竞赛主打、科技协会推动”的大学生科研竞赛活动体系。

依托“竞赛达人交流俱乐部”,组织参与One Show中华青年创新竞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齐越朗诵艺术节暨全国大学生朗诵大会、“领航杯”江苏省大学生数字媒体作品竞赛等,2017年我院学生荣获各类国家级奖项107项、省级奖项52项、市级奖项9项等,其中组织参与14届、15届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的作品共200余份,86个作品获各类奖项。此外,我院张喻澍等同学凭《海洋计划》获2017ONE SHOW中华青年创新竞赛金奖,叶敏怡等同学凭《伊利Plantable Milk 计划》2017ONE SHOW中华青年创新竞赛银奖,刘翰德等同学凭《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获第十九届齐越朗诵艺术节暨全国大学生朗诵大会三等奖,王姝颖等同学凭《酵苏-拒绝油腻,好好说话》获第九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二等奖等。

依托“科研孵化训练营”,定期召开学术沙龙,邀请专业指导老师带领学生交流科研和论文撰写心得。2017年我院学生科研立项:“䇹政基金”项目2个,“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项目1个,省级项目2个,校级项目3个,“课外学术科研基金”重点项目8个、一般项目31个。同时,我院学生在《新媒体研究》、《新闻研究导刊》、《东南传播》、《青年记者》上发表论文共55篇。

2017年我院荣获第14届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秋季赛最佳组织院校、第15届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春季赛高校合作伙伴奖、第十九届齐越朗诵艺术节暨全国大学生朗诵大会组织奖等。

(二)打造校园文化活动实践品牌,提升主体参与活力

为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生活,我院注重校园文化活动实践,以大学生电影节和国际大学生新媒体节为特色品牌,重点打造新生“寄语留影”、“17看媒景”阳光体育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提升学生参与率和覆盖面的同时,增强学生凝聚力和向心力,提升学生对学院和学校的认同感

我院承办苏州大学大学生电影节暨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苏州分会场,为大学生原创影片、视频展示的重要平台,通过电影节开闭幕式、露天电影院、相关竞赛单元、影人1+1见面会等活动中吸引了校内外的广泛关注和大学生们的积极参与,展现了当代大学生“青春有为、创新无涯、文化立人”的朝气与风采。活动得到光明网、中国青年网、中国甘肃网、苏州网络电视台、苏州日报、名城苏州网等相关媒体报道。

我院主办的国际大学生新媒体节暨新媒体原创作品大赛,来自阿里巴巴、腾讯、华为等知名企业的高管与来自中国、美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的文化届人士集聚苏州,为大学生的新媒体创作“支招”,而创意路演和颁奖晚会更是展现了我院学子的风采。活动得到新浪网、腾讯-大苏网、苏州人民政府网、苏州日报、苏州电视台等相关媒体报道等。

此外,为推广阳光体育活动,立足专业发展,组织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之“17看媒景”大型校园挑战类节目,学院投入了10台4K广播级摄像机参与节目录制,同时还组织了阵容强大的摄影团队。在2017年的迎新活动中,我院学生专门开辟“新生寄语留影”板块区域,安排学生和家长的合影、采访,并制作成集,为学生毕业留念,给新生带来了亲切的人文关怀。

2017年我院获苏州大学2017新生舞蹈大赛一等奖、苏州大学第20届炫舞之星舞蹈大赛三等奖、苏州大学第五十五届学生体育运动会道德风尚奖、苏州大学第十五届新生英语短剧大赛最佳组织奖,并创建2个共青团员先锋岗等。

(三)创新社会实践品牌,发挥主体行动效力

2017年我院开展以“薪火相传铸就青春梦”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重点精选 “寻访校友故事”实践团队、“我在苏州修文物——记录传承姑苏文化”实践团队、“朗读者,乡村行”实践团队等,社会实践活动遍及北京、上海、江苏、安徽、浙江等全国11个省市,深入到媒体、机关、企业、学校等诸多实践地。团队实践被人民网、中青网、中国共青团杂志、中国科学报、光明网、科学网、团学苏刊、青团子、苏州新闻网、苏州日报等国家级、省市级媒体报道,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力。

2017年我院2支团队获“创意无极限”社会实践大赛二等奖,1支江苏省重点实践团队,2支校级立项资助团队,9支暑期社会实践校级重点团队,1支院级重点团队。其中“寻访苏大校友故事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获十佳团队,2016级马国元同学获十佳使者等,我院获暑期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奖。

此外,为进一步拓宽就业视野,让学生获得更多、更好的实习就业机会,我院邀请苏州广播电视总台、苏州日报报业集团、凤凰网苏州、金螳螂集团、苏南万科、苏州凤凰广场、苏州保利大剧院等在内的23家社会媒体单位、企业参加了本次专场招聘会。2017年我院学生在中央电视台、新华社、江苏省广播电台、安徽广播电台等相关媒体单位实习,同时在党委宣传部苏州大学新媒体中心、望星通讯社、苏大学工新媒体运营中心、艺术教育中心(东吴艺术团)、校团委青年传媒中心等校行政部门实践,同学们立足岗位,发挥专业特长,服务学校与社会。

(四)组建志愿服务公益团队,彰显主体担当魄力

我院团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和社会公益活动,鼓励学生服务社会,奉献爱心,大力推进青年志愿者行动,牢固树立当代大学生的良好形象。重点打造行之有声志愿服务团队、青媒志愿服务团队等志愿服务团队,让越来越多的同学加入到志愿服务团队中来,为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奠定了基础。

行之有声志愿服务团队在专业老师带领下,将专业和爱心送进展示馆、小学、幼儿园等基层单位。团队成员刘翰德等同学赴世界语言大会展示馆进行交流学习,成为世界语言大会展示馆的第一批志愿讲解员。团队通过开展“携声之大美走进幼儿园,宣传践行核心价值观”系列活动,朗诵经典作品,通过带领小朋友做游戏等方式宣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青媒志愿服务团队立足学院工作,组织招募艺考志愿者、新媒体节志愿者等,为学院各项特色品牌活动提供后勤支撑,保证工作有序高效开展。秉承“服务社会,服务校园”的理念,与独墅湖图书馆先后合作开展晒书会、亲子大赛等公益活动;组织“粽叶飘香,情满校园”包粽子活动,为校园在岗后勤人员送温暖。

展望思考

(一)需注重线上与线下的紧密结合。线上借助相关网络平台,强化网络阵地建设,加强思想引领并关注实效;线下将思想引领与团学组织建设、社团建设、班团组织建设等紧密结合,将思想引领落到具体的组织单位,并将责任明确到人,力求实效。

(二)需打破“悬浮状态”,加强沟通交流。深入学生,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真实状态;进一步加强与班主任老师的沟通交流,加强班主任工作指导,充分发挥好班主任的作用;进一步加强与任课专业老师的沟通交流,在学风建设、就业、实习、活动开展等方面加强与专业老师的协同配合。

(三)需增强学生凝聚力和向心力,提升学生对学院、学校的认同感。学院整理并呈现历届毕业生毕业集体照,提升在校生和校友的归属感;打造学院“荣誉墙”,提升学生荣誉感和自豪感,同时进一步发挥好榜样示范作用。

 

返回 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