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成果名称 | 所获奖励名称及获奖等级 | 授奖单位(获奖证书落款单位) | 成果完成人 |
1 | 重建乡村社会的希望与危机——由<乡村爱情>系列故事谈起 | 第三届飞天电视剧论文二等奖 | 国家广电总局 | 曾一果 |
2 | 平民乌托邦的神话:中国达人秀的批判性解读 | 第三届星光电视奖二等奖 | 国家广电总局 | 曾一果 |
3 | 新白领阶层的爱情乌托邦 | 第十三届苏州新闻传播理论作品奖二等奖 | 苏州市委宣传部 | 曾一果 |
4 | “去殖民化”与“本土意识”的媒介建构——澳门《文化杂志》“中文版”的“澳门叙事 | 苏州市第十二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 苏州市社科联 | 曾一果 |
5 | 视觉说服的影像话语与叙事策略 | 第十三届苏州新闻传播理论作品奖一等奖 | 苏州市委宣传部 | 杜志红 |
6 | 范小天神幻电视剧特色研究 | 第三届飞天电视剧论文奖二等奖 | 国家广电总局 | 倪祥保 姜如 |
7 | 民意表达与危机治理:2010年网络舆论热点评析 | 苏州市第十二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 苏州市社科联 | 张健、谷鹏、李爽 |
8 | 大手笔写小广告——现代作家的文学广告创作 | 第十三届苏州新闻传播理论作品奖三等奖 | 苏州市委宣传部 | 胡明宇 |
9 | 江苏影视基地建设现状与未来发展 |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大会优秀论文奖三等奖 | 江苏省社科联 | 王玉明 |
10 | COSPLAY:戏剧化的青春 | 苏州市第十二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 苏州市社科联 | 马中红 |
11 | COSPLAY,戏剧化的青春 | 江苏省高校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 江苏省教育厅 | 马中红、邱天娇 |
12 | 共青团组织运用微博开展工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 中国青年研究会2013年度优秀论文奖二等奖 | 中国青少年研究会 | 马中红、颜欢 |
13 | 颠覆、抵制与游戏—网络文字涂鸦的亚文化话语空间建构 | 第十四届苏州新闻传播理论作品奖二等奖 | 苏州市委宣传部 | 杜丹 |
14 | 苏州园林:多元融溶的和谐之美 | 苏州市第二届金圣叹文艺评论奖二等奖 | 苏州市文联 | 倪祥保 |
15 | 中国电影:产业、艺术与观众 | 中国高教影视教育专业委员会二等奖 | 中国高等教育影视专业委员会 | 倪祥保 |
16 | 浮沉一叶问苍生——电视剧《叶问》简评 | 第十四届苏州新闻传播理论作品奖三等奖 | 中共苏州市委宣传部 | 倪祥保 |
17 | 视觉再现与女性主体的重构 | 首届江苏紫金文艺评论奖二等奖 | 江苏省委宣传部 | 曾一果 |
18 | 怀旧的城市诗学-关于苏州形象的影像建构 | 第十四届苏州新闻传播理论作品奖二等奖 | 苏州市委宣传部 | 曾一果、李莉 |
19 | 怀旧的城市诗学-关于苏州形象的影像建构 | 苏州市第二届金圣叹文艺评论奖二等奖 | 苏州市文学艺术联合会 | 曾一果、李莉 |
20 | 狂热粉丝与文化困境 | 江苏省首届紫金文艺评论奖 三等奖 | 江苏省委宣传部,省作协,省文联 | 陈霖 |
21 | 强健的心灵 | 苏州市第二届金圣叹文艺评论奖二等奖 | 苏州市文联,苏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 | 陈霖 |
22 | 融合时代的电视媒体:“二元结构”羁绊下的现实困境 | 第十四届苏州新闻传播理论作品奖一等奖 | 中共苏州市委宣传部、苏州市新闻传播研究会 | 张健、周爱炳 |
23 | 社会转型时期电视剧中的女性意识嬗变 | 第十四届苏州新闻传播理论作品奖一等奖 | 中共苏州市委宣传部、苏州市新闻传播研究会 | 华昊 |
24 | COSPLAY,戏剧化的青春 | 第四届中国大学出版社图书奖(优秀学术著作)二等奖 |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马中红 |
25 | 电视纪录片《东山六月“猛将”会》 | 优秀奖、二等奖 | 江苏省广电协会电视剧纪录片专业委员会 江苏网络广播电视台 江苏东山文化传媒发展有限公司 | 编导 王玉明 |
26 | 广告产业及其相关产业构成分析 | 苏州市应用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 苏州市政府 | 陈龙 |
27 | 著作《中国新时期小说的城市想象》 | 江苏省哲学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 江苏省人民政府 | 曾一果 |
28 | 论文《市井风情里的“世俗人生”——中国当代文学中的“苏州书写”》 | 江苏省第二届紫金文艺评论奖二等奖 | 江苏省委宣传部、省文联 | 曾一果 |
29 | 著作《中国新时期小说的城市想象》 | 苏州市第十三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 苏州市人民政府 | 曾一果 |
30 | 论文“新媒体环境下城市电视台的本土再造” |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协会组织联合会二等奖 |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协会 | 曾一果 朱倩倩 |
31 | 著作《当代传媒中的民粹主义问题研究》 | 江苏省哲学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 江苏省人民政府 | 陈龙 |
32 | 论文“网络书写认同:表情党的主体身份建构” | 第十一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优秀论文二等奖 |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 | 杜丹 |
33 | 著作《电视的命运:媒介融合与电视传播范式变革》 | 苏州市第十三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 苏州市人民政府 | 杜志红 |
34 | 论文“解析网络流行语文化现象及其对青少年的意义” | 第十一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优秀论文一等奖 |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 | 费紫葳 |
35 | 论文'中国现代文学广告研究述评' |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 江苏省教育厅 | 胡明宇 |
36 | 著作《无法忽视的另一种力量》 | 苏州市第十三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 苏州市人民政府 | 马中红 陈霖 |
37 | 著作《无法忽视的另一种力量》 |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 江苏省教育厅 | 马中红 陈霖 |
38 | 著作《无法忽视的另一种力量》 | 江苏省哲学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 江苏省人民政府 | 马中红 陈霖 |
39 | 论文“新媒介环境下的声客及其声客文本的解读” | 第十一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优秀论文三等奖 |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 | 闻亦柳 |
40 | 论文“网络时代青少年偶像崇拜文化的变迁研究” | 第十一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优秀论文二等奖 |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 | 夏晴 |
41 | 论文“试析华莱坞电影视域中的台湾电影问题” | 国际华莱坞学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 国际华莱坞学会 | 张梦晗 |